Oakley 最新的 Meta Vanguard 把“智能眼镜”从日常社交的噱头,拉回到跑步轨道上。意大利媒体 Il Sole 24 Ore 的实测指出:这副由 Oakley 与 Meta 合作的护目镜,通过 Prizm 光学放大地面细节、开放式音频给出语音激励、并与 Garmin、Strava 互联,实际上在心理层面把“懒惰的你”推向外面跑步——这既是产品的卖点,也是其定位的限制所在(来源:Luca Tremolada,Il Sole 24 Ore,2025-11-09)。
要点归纳(Nut Graph)
Meta Vanguard 的主张很明确:不是通用的 AR 信息终端,而是一款垂直化的运动伴侣。它把显示屏让位于更直接的运动功能——提高可见性(Prizm 镜片)、保障安全(识别坑洼阴影)、陪伴与激励(语音教练、数据记录、视频回放)。代价是:缺少镜片内置显示、机身重量与续航存在折中,价格为 €549,目标用户偏向重度跑者或骑行者。
运动化的设计与体验
实测者描述了一种“技术假肢”效应:戴上它你会“感觉被注视”,因此更自觉地维持节奏与视线,不再低头盯手机。硬件上,Oakley 的 Prizm 镜片在高对比场景下能提升地面细节可读性,有助于避让坑洞和阴影;开放式骨传导音频既能播放节奏音乐,又能保留道路环境音,兼顾沉浸和安全。功能链接方面,Meta Vanguard 能记录前置摄像并监控配速与心率,且支持与 Garmin、Strava 同步,实现无需掏手机就能完成训练记录的承诺(来源同上)。

限制、代价与市场含义
现实的折中也很明显:整机重 66 克,长时间跑步会有感;官方续航约 9 小时,但录影或听音乐会缩短;最重要的是它没有集成镜片内置的显示(文中称未搭载“Meta Ray‑Ban Display”式的镜内信息层),这意味着使用者仍需通过语音或手表/手机查看细项;而与第三方设备(Garmin、Meta View)的整合也并非即插即用,需要一定耐心调校。售价 €549 把它放在“发烧级运动配件”而非大众入门品类的位置(来源:Il Sole 24 Ore)。
从产业角度看,Meta Vanguard 代表了智能眼镜产品线的分化趋势:厂商开始把设备按场景垂直化——运动、工业、社交各走各路。对生态方而言,能否与 Garmin、Strava 等运动生态实现无缝联动,决定这类产品的留存率;对消费者而言,关键考量是“场景匹配度”与“使用摩擦”。如果你把目标设在稳定训练与可视化回放,Vanguard 有明确价值;若期望一副全天候的 AR 眼镜,它显然不是最佳选择。
结语:机会与下一个迭代
Oakley Meta Vanguard 不是试图成为万金油,而是在“跑步场景”上做加法:更安全的视线、更直接的语音激励、更少的手机干扰。短期看,它将吸引专注训练的用户和运动生态的重度使用者;中期看,厂商的改进方向显而易见——更轻的材料、更长续航、更友好的第三方联动,或是在未来把适度的信息层(非干扰式显示)回补进来。对于想被“推着跑”的用户,Vanguard 值得试一把;对于期待全功能 AR 的大众,仍需等待下一代更均衡的设计。
参考来源
- Luca Tremolada,”Here are the Oakley Meta Vanguard, the sports glasses that (cleverly) push you to run”,Il Sole 24 Ore,2025‑11‑09。(英文原文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