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新德里街头,你的眼镜一瞥就把路牌、商家评价和实时字幕叠加在视野里,付款只需点头确认——这不是好莱坞场景,而是Lenskart要在印度本土交出的样板卷。11月8日外媒披露,Lenskart 将在今年12月推出名为「B by Lenskart」的智能眼镜,点名用上Google Gemini 2.5 Live 与索尼摄像头,定位要与Meta的Ray‑Ban正面对赌。
消息一出,社交平台立刻开始热议:在经历了Apple、Meta带动的全球潮流后,印度本土玩家能否把「本地化」做成杀手锏?Lenskart CEO Peyush Bansal 已经公开预览了款式——传统wayfarer外形、镜框端有扬声器、前置摄像头低调嵌入,更多选项(包括近视配镜)也在排期中。
行业玩家会怎么看?核心变数不是单一功能,而是组合拳:硬件轻量化 + 本地化AI + 开放平台。据报道,B 系列仅重 40g,比Ray‑Ban Meta 的 48g 轻约 20%;芯片为高通 Snapdragon AR1 Gen 1(同样被Meta使用),并集成索尼相机模组与多麦克风阵列,这套配置把「拍照/视频」「实时翻译」「UPI 支付」「消息播报」等场景都串了起来。
“我们看到的是一次从全局出发的本土化尝试:不仅是把技术塞进镜框,而是把印度的语言、支付体系和开发者生态也一起拉进来。” ——一位不愿具名的印度穿戴硬件分析师如是说。
Lenskart 的赛道策略有两面。优势是明显的:借助Google Gemini 的语言与理解能力,产品可能在印地语和其他区域语言支持上领先Meta;对普通消费者来说,更轻的机身与本地支付(UPI)集成,意味着体验门槛下降。如果定价低于Ray‑Ban Meta 在印售价 Rs 29,900,那台面上可能会变成一场价格战+本地化差异化的混战。
但挑战也并存。第一,Snapdragon AR1 Gen 1 在能效与续航上的表现将决定日常可用性;第二,摄像头与语音的组合在印度拥挤的公共场景下能否稳定工作,还有隐私合规与公众接受度问题。欧盟、北美近年已对可穿戴摄像裁定出严格边界,印度本地法规和社会舆论也可能成为限制增长的变量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Lenskart 要做的不是单机产品,而是生态——公司计划对独立开发者和第三方应用开放平台接口,让外卖、娱乐、健身等服务能够在眼镜端运行。若生态做成,眼镜将从「硬件商品」转变为「入口级设备」,这才是真正能撬动市场份额的长期玩法。
从普通用户角度看,决定是否剁手的三件事会是:1)续航与重量是否合格,2)本地语言与支付体验是否顺手,3)价格是否具备吸引力。技术演示好看是一回事,把这些功能放进日常的裤兜里、公交里、亲戚聚会里能不能稳定用,又是另一回事。
结尾先留个问题给你:如果Lenskart 把价格定在Ray‑Ban 之下,并把印地语等地区语言支持做到位,你会为了更轻、更接地气的体验先买一副吗?在评论里说出你的场景:通勤、旅行还是办公?我会把最有代表性的留言拿去问产品经理。
参考来源:
- The Bridge Chronicle,《Lenskart Launches ‘B’ Smart Glasses Powered by Google Gemini AI & Sony Camera to Compete with Meta Ray‑Ban》,2025‑11‑08,https://www.thebridgechronicle.com
- Lenskart 官方(产品预览与 CEO 公布),https://www.lenskart.com | 2025
- Qualcomm Snapdragon AR1 Gen 1 资料页,https://www.qualcomm.com/products/snapdragon-ar1 | 2024
- Meta Ray‑Ban Smart Glasses 产品页与印度定价参考,https://about.meta.com/projects/ray-ban-stories/ | 2024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