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nap在本周的Lens Fest 2025上掀起一场“社交‑空间”交叉的狂欢:CEO Evan Spiegel现场公布,耗时11年、投入超30亿美元的全新AR眼镜Specs即将于明年面世。这款“轻量级可穿戴计算机”采用双SOC架构、内置Snap OS 2.0,并搭载自研AI助手,宣布进军消费级AR硬件的战略信号,标志着Snap从“滤镜玩具”向完整AR平台的跃迁。
自2014年收购Vergence Labs、推出第一代Spectacles以来,Snap一直将AR视为社交的延伸。首代产品凭借右侧镜片的广角摄像头让用户可直接将10秒视频上传至Snapchat,尽管销量仅约22万台、短期内流失率高达50%,但“玩具”标签并未让公司止步。随后,Spectacles 2、3以防水、高清录像及双摄3D快照为卖点,虽未公开销量,却在用户拍摄量上实现40%增长,奠定了内容驱动的硬件基因。

进入2024年后,Snap收购光波导显示厂商WaveOptics,推出首款具显像功能的Spectacles 4。该机搭载高通骁龙XR1芯片,支持6DoF手势追踪,亮度达2000尼特,端到端延迟低于15 毫秒,且通过Lens Studio向开发者提供无线推送的AR体验。随后,Spectacles 5采用一体式光学设计,视场角提升至46°,将手势、语音交互与Snap OS深度融合,进一步构建了从硬件到系统的闭环。


Snap OS 2.0是此次Specs发布的核心软件支撑。新系统引入全新UI Kit、Mobile Kit以及WebXR支持,让开发者能在Lens Studio中直接构建多模态AI驱动的滤镜,开放OpenAI、Gemini等大模型接口,实现实时翻译、货币转换及情境式AI对话。Spotlight Lens、EyeConnect等社交功能让AR内容可以直接锚定现实空间,用户只需注视或手势即可共享滤镜,形成了“社交‑内容‑商业”三位一体的闭环。

在内容层面,Snap的生态已遍布30个国家、数百名开发者。从AR步行导航、球类训练到虚拟宠物《Peridot Beyond》,以及与Niantic合作的VPS定位系统,均显示出平台在实用与娱乐场景的深耕。更重要的是,Spectacles系列已开放AR购物与支付功能,开发者可在Lens中直接售卖数字商品,形成了AR版内容经济循环,为平台的商业化提供了新路径。
然而,Snap面临的挑战同样显而易见。Specs的硬件成本、光学亮度与续航仍未公开,若成本高于竞争对手,将限制大众消费渗透。监管层面对摄像头与隐私的审视在欧美市场仍在升级,可能迫使Snap在某些地区采用功能裁剪版。此外,Meta、Apple等巨头已在算力与显示技术上投入巨资,抢占渠道与合作伙伴资源,Snap的差异化优势需依赖生态黏性与创作者激励来维系。

展望未来,Specs的上市将是Snap从“滤镜工具”向“空间交互终端”转型的关键节点。如果硬件成本能够实现规模化、系统延迟与光学质量达到消费级门槛,Snap有望在社交与内容驱动的AR细分市场占据领先。但若缺乏足够的硬件竞争力,生态再丰富也难以撬动大众消费。在这场“社交‑空间”双向拉力中,Snap的“让现实更有趣”理念或许是其最独特的护城河——只要开发者和用户持续在AR中找到创造价值的入口,Snap就有机会把“玩具”升级为日常必备的智能眼镜。
参考来源
- Snap Lens Fest 2025官方报道:Snap官方新闻
- Spectacles系列发布回顾:TechCrunch 2024 Spectacles 4评测
- Snap OS 2.0技术白皮书:Snap官方文档
- 开发者访谈:Joe Darko在《VR陀螺》专访(2025‑11‑12)
- 市场分析报告:《2025年全球AR眼镜产业趋势》,IDC (2025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