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ven Realities 今日发布的 G2 智能眼镜,以 $599 的售价亮相,将“对话助理”从手机屏幕搬进佩戴者的视野。与 Meta Ray‑Ban Displays 把硬件与社交功能捆绑的“一体化”路线不同,G2 只专注于 单色微型 LED 显示 与 环形操作,让佩戴者在不被旁人察觉的情况下获得实时文字提示、健康数据或地图导航。
在本土化 AI 继续走向边缘计算的背景下,G2 采用 两层 3D 显示技术,将文字或图标“推向”视线前方,提升可读性并降低眼疲劳。更重要的是,配套的环形控制器不仅实现点击、滚动,还内置 心率与步数监测,让健康信息与对话建议同步呈现——这在目前同类产品中尚属首次。
从供应链角度审视,G2 的微光显示面板由 台湾光电厂商 供货,产能在今年第二季度提升约 25%,以满足预期的 30 万副出货目标。若与去年 G1 的 15 万副出货相比,G2 的产能扩张意味着行业对 可穿戴 AI 的需求正在从“概念验证”转向 规模化落地。
G2 还公布了即将开启的 第三方应用生态。Even OS 将向开发者开放 API,允许构建如即时翻译、专业字幕或 AR 交互等功能。业内分析师认为,若能形成 “AI‑App‑Ring” 三位一体的生态链,G2 有望从“冷门实验”跃升为 日常必备 的智能配件——但前提是这些应用必须在本地完成敏感数据处理,以符合欧盟 GDPR 与美国州级隐私法的要求。
从用户体验看,G2 的 语境 AI 能在对话中自动弹出“更有意义的交流建议”,并在嘈杂环境下提供 闭路字幕,对聋哑或语言障碍者尤为有益。若该功能能够实现 高准确率 与 低延迟,则有望在企业会议、教育课堂以及现场演讲等场景中占据一席之地。与此同时,环形控制的 健康监测 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了“眼镜 + 心率”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进一步拉宽了产品的使用边界。

然而,挑战同样不可忽视。隐私合规 已成为可穿戴 AI 的硬性约束:在欧洲市场,任何未明确告知的音频/视频采集都会触发监管审查;在美国,加州《消费者隐私法案》(CCPA)亦要求即时提示与数据最小化。Even Realities 必须在软件层面实现 透明化授权 与 本地化数据加密,才能在全球市场保持一致的功能体验。
展望:随着 G2 进入量产期,行业将观察两大趋势——一是 硬件迭代速度 是否能跟上 AI 算法的进步;二是 生态开放度 能否激活开发者社区。若第三方应用迅速丰富,G2 可能成为 “AI‑眼镜平台” 的开端;若隐私合规成本高企,则功能截留或碎片化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副作用。无论结果如何,G2 已在智能眼镜的竞争格局中掀起一波 “AI 入侵日常对话”的浪潮。
参考来源
- Even Realities 官方发布页:G2 产品页面
- Lifehacker 评测文章:《Even Realities’ G2 Smart Glasses Bring AI Into Your Real-Life Conversations》(Lifehacker 链接)
- 行业供应链报告:《2025 年可穿戴显示面板产能升级》(TechInsights 报告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