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年秋季的产品发布会上,VITURE将其旗舰型号 Luma Ultra 送上舞台,宣称已经把“150英寸虚拟屏幕”和“Apple Vision Pro 级别的空间交互”压进了一副看似普通的墨镜框架。对仍在寻找“兼顾游戏沉浸、生产力便携与日常舒适”的消费者而言,这一组合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,而是即将进入市面的可操作方案。
从硬件到生态,VITURE的这一步跨越由三大驱动力支撑:第一,三摄 6DoF(六自由度)追踪 为手势与空间布局提供了真实感;第二,Sony 微OLED 1200p 面板 + 1250 nits 超亮度 让文字、电影乃至细腻的游戏纹理都清晰可辨;第三,可选的 Pro Neckband 将手部姿态、磁悬浮键盘与独立电池融合,为“无需牵线的全局计算”打开了可能。正是这些硬件叠加,让 Luma Ultra 能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。

硬件突破:显示与摄像的协同进化
Luma Ultra 采用 Sony 最新微OLED技术,面板分辨率提升至 1200p,并配备 1250 nits 的峰值亮度。测试人员指出,在强光机场候机厅里也能清晰阅读 4 mm 大小的字幕,且色彩保持丰富。更重要的是,镜片内部嵌入了电致变色薄膜,用户只需轻点按钮即可在日光与暗光模式之间切换,实现“随光调暗”。
摄像系统方面,三摄组合(1 RGB + 2 深度)支撑 6DoF 空间定位。VITURE 自研的 SpaceWalker 软件利用这些数据将虚拟屏幕“悬浮”于真实空间,用户可以像摆弄实体纸张般移动、缩放并在不同视角之间切换。正如 VITURE 技术负责人在发布会后接受《TechRadar》采访时所说:“6DoF 是从‘头盔式沉浸’到‘桌面式灵活’的关键转折”,它让眼镜从单纯的视点追踪升级为全空间交互。

生态与实用场景:从游戏到生产力的全链路
Luma Ultra 的“即插即用”特性在跨平台兼容性上表现尤为抢眼。通过 HDMI‑type USB‑C 端口,它可直接与 ROG Xbox Ally X、Nintendo Switch 2 以及新一代 Windows 笔记本配对,且不需要外部电脑做实时渲染。配套的 Pro 颈带更提供蓝牙键盘、手势轨迹以及独立电池,最高可为整套系统续航 6 小时以上。
在游戏方面,评测者使用《赛博朋克 2077》时称画面“如同在 150 英寸的 IMAX 屏幕上”。在生产力场景,借助空间屏幕用户可以同时打开三台虚拟显示器,完成代码编辑、文档撰写与即时聊天,全部在鼻梁前的 1.5 米范围内切换。正因如此,VITURE 正在与多家企业级软件供应商洽谈,将 Luma Ultra 纳入远程协作与 AI 训练平台的前端设备。

市场与监管的双重拷问
尽管硬件亮点明显,VITURE 仍面临价格与合规双重压力。加拿大地区的官方零售价约 850 加元(约合人民币 4400 元),高于同类的 Luma Pro(约 700 加元)。在欧美部分地区,关于“在公共场所使用摄像头的隐私合规”仍在立法讨论中,VITURE 已宣布将在系统中加入可视化权限提示与本地化数据处理选项,以降低监管风险。

从产业链角度看,VITURE 的摄像模组与微OLED 供应商已在 2024 年底完成产能扩充,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可满足 30% 的全球需求增长。资本市场对“空间计算+可穿戴”赛道的热情保持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8% 环比增长,主要投资者包括软银愿景基金与红杉中国。若 VITURE 能在 2025 年底前保持供应链稳定并扩展与企业级合作,有望在 2026 年抢占智能眼镜企业级市场 15% 以上的份额。

从用户角度,VITURE 的核心卖点在于“把电影级画质和空间交互装进随身的墨镜”。对极客与创作者而言,这意味着不必再为携带笨重的头显而妥协;对企业用户,则提供了无需额外服务器的本地化空间工作站。未来,随着 6DoF 软件生态成熟、价格进一步亲民,Luma Ultra 可能成为“可穿戴工作站”的标配。
参考来源
- VITURE 官方发布会回顾与技术规格,GeekingOut 评测
- 《TechRadar》对 VITURE 技术负责人的采访,2025 年 11 月
- 软银愿景基金 2025 年 Q2 投资报告,涉及智能眼镜与空间计算
- 市场调研机构 IDC《2025 年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