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日档将播,却在前夜被一张社媒预告点燃全国舆论:意大利公营电视台《Report》在其Facebook上放出一段关于Meta智能眼镜的剪辑,指向一宗监管决定疑似被“软化”的流程。第二天,意大利个人资料保护局(Garante per la Privacy)以强硬措辞反驳,称该报道“毫无根据,或出自无知,或更糟是恶意”;《Report》主持人西格弗里多·拉努奇(Sigfrido Ranucci)则回击,指责监管机构试图阻止节目播出。争议的核心,是一笔从€44,000,000(约4400万)被降至€12,500,000(约1250万)的罚款,以及与之相关的会议与决策线索。
归根结底,这不只是一次电视口水战,而是关于AI眼镜如何被监管、被媒体解读并最终影响产业走向的样板案。简单脉络:2024年10月,Garante内部就Meta首款智能眼镜是否侵犯隐私形成分歧;调查部门提出€44M罚单建议,但董事会最终将数额下调为€12.5M。据《Report》社媒剪辑披露,面向董事会决策的前一天,委员阿戈斯蒂诺·吉利亚(Agostino Ghiglia)与Meta意大利机构负责人安吉洛·马泽蒂(Angelo Mazzetti)会面——此事被节目质疑为“潜在影响决策”的关键节点。
“这是一段没有任何根据的新闻调查,可能出自对议题不熟悉或更糟的恶意。” ——Garante官方对节目预告的激烈批评。
“我们只是还原事实的发生顺序;若有财政损失,应由审计法院判定。” ——Ranucci 的反驳将争论推向制度监督层面。

为什么这件事会引发强烈关注?
第一,监管不确定性会影响产品落地节奏。
罚金比例从约占年营收 1% 降到 0.28%。这个变动不仅是“数字减少”,也显示监管机构内部对新技术风险尺度的判断并未统一。
第二,公众信任是 AI 眼镜能否进入日常的前提。
例如,眼镜可以随时拍摄、分析、识别场景。一旦出现“监管放松”的印象,消费者会直接联想到“被记录却不知情”。
第三,媒体与监管对立,会推动案件进入司法或审计程序。
这意味着企业的合规成本会继续上升,而且周期更长。
回看历史脉络并非无关紧要。《Report》并非首次与Garante交锋:早前有关前部长录音案的报道就曾引发内部提醒与后续播放,这一次的放大效应恰在于AI眼镜处于从“炫技”向“日常工具”转型的临界点。厂商在推新品时,既要争取法规友好,也不得不面对“透明化+可解释”的更高要求——尤其是在欧盟框架下,数据保护与公共利益审视标准严格且明显。
回头看,AI 眼镜正处在从“新奇产品”向“日常工具”的转折阶段。欧洲市场又是隐私框架最严格的地区。厂商要做的不只是“功能更强”,还要让用户感到“这是可控的”。
过去一年,行业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:
- 将部分处理下沉到设备端,减少上传;
- 在镜框外增加录制提示灯,表明摄录状态;
- 尝试模糊化处理途人面部信息,降低“可识别性”。
这些看似是技术细节,实际是“信任设计”。
节目播出与否、是否触发后续司法或审计调查,现在还悬而未决。但可以预见的是:AI眼镜不再只是硅谷的实验室玩物,而是每一次监管争议都会成为行业规范演进的催化剂。短期来看,厂商可能放慢步伐,或以更高成本换取合规;长期来看,若能把隐私保护写进产品设计里,AI眼镜仍有可能从“被怀疑”的对象,转为“被信任”的工具。
你的判断比任何专家的预测都重要:如果明天市面上有一款号称完全本地化处理、带明显录制指示灯的Meta眼镜,你会第一时间买来试用,还是先等监管与司法结论?下方留言区,告诉我们你会如何选择——以及你最担心的是什么。
参考来源:
- Il Sole 24 Ore:文章与图片报道(2025-11-09)|https://i2.res.24o.it/images2010/S24/Documenti/2025/11/10/Immagini/Ritagli/c74d90de6f3bcdbb3d7e6f3e54a7402e-U80135275002AjU-1440×752@IlSole24Ore-Web.jpg?r=650×341
- RAI Report 社交媒体预告(Report Facebook 页面)|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eport.rai/ | 2025-11
- Garante per la Protezione dei Dati Personali(官方声明/新闻)|https://www.garanteprivacy.it/ | 2025-1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