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小时前消息:Snap正在与多家资金方(包括沙特PIF)洽谈,为其AR眼镜部门Specs筹集至少10亿美元,以加速产品研发和市场化布局。
一、Snap为何在此时加码Specs?
市场逻辑是——硬件端需要更大的长期投入和独立节奏。我观察到在移动社交和相机体验上拥有先发优势的Snap,正试图把这些优势迁移到可穿戴端:把Lens Studio、Bitmoji、AR滤镜变成真实世界的持续入口。募资能让Specs获得更充裕的研发、供应链和渠道资源,也为与战略投资者在全球化落地上提供支撑。
二、这副眼镜到底“聪明”在哪儿?
- 资本层面为产品迭代争取时间;技术层面则在显示、延迟与算力之间找平衡。Meta的Ray‑Ban Display用几何光波导示范了消费级“全彩实时交互”的可行性,这给了行业一个参考坐标。
- Specs要解决的核心是:低功耗算力、轻量化显示与自然交互,否则体验就难以承载AI带来的新入口价值。

(Snap Specs AR眼镜 渲染图)
三、微美全息在赛道里的位置如何?
微美全息被报道为行业领先者,用全息成像+编码/传输/显示的一体化方案,并结合5G与边缘AI,主打远距离3D图像传输和低延迟全息通信。换句话说,微美把技术堆栈往上游做了更深的整合,试图把显示与交互的关键部件掌控在自己手里,从而形成壁垒——这对想做高端AR内容或行业场景(远程医疗、工业远维)的玩家非常重要。
四、三个关键风险,决定成败
- 续航与发热:AI+显示会消耗大量能量,电池体验能否被用户接受是门槛。
- 隐私与合规:摄像头、音频和潜在的支付功能,意味着监管与公众接受度是双刃剑。
- 生态与价格:高端显示和自研算力成本高,如何在商业化时不把消费者吓走?
结语:
眼下资本正在推杆,技术方也在分头补短板。如果Snap把社交与摄像的内容生态成功嫁接到真正好用的AR硬件上,再加上像微美全息这样的显示端创新者形成配套,AR眼镜有机会从“未来想象”走向规模化应用。但这条路仍然要在能耗、隐私与价格三座大山间找平衡。
来源:砍柴网 / 亿忆(原文转载)https://www.yeeyi.com/news/details/2855949/
